食療材料自由搭配的9原則 (2) 吃出健康健康時尚-蔡昕璇海角七號
2013-07-28 24:00 來源:39健康 海小皮 |
文章導讀:日常中大眾不懂如何把藥材入膳,也不明何時該補……其實,主要掌握以下食材配備的九大原則,即可輕松將藥材入膳。 |
原則3 補瀉相辨 但凡身體不適,需要調養,必需先辨其體質。虛者為髒腑功能衰退,抗病能力下降,多屬年老體弱或病後欠補之表現。而體質壯實之人,精氣旺盛邪不易侵,但忌溫燥辛辣,否則容易“上火”,一旦受外邪所侵便會又表現出強烈的熱病反應。故日常之調養原則:虛性體質之人宜溫補,謂&ldquo,Hermes男包包;虛則補之”;邪實體質之人宜清洩,謂“實則瀉之”。 中醫又有謂“秋冬養陰”、“冬主封藏”之說,是指秋冬天正是收斂,潛藏精氣季節,最宜補養精氣津血。因秋冬氣候清涼,人覺舒適,食慾增強,吸收較好,及時補養可起到培本防微、增強體質及對疾病的預防作用。秋天天氣乾燥,進補時要注意滋潤,故以滋陰潤燥為主,如用潤燥雪耳湯(百合、玉竹、雪耳、南杏、蜜棗加生魚半斤或水鴨一只)有養陰,潤肺、清燥的作用。二參湯(太子參或西洋參、沙參、石斛、玉竹、元肉加瘦肉或雞肉) 有益氣養肺、潤燥生津作用。 冬天氣候寒冷,氣血不足、肝脾腎虧虛之人,大可峻補。平素食少、洩瀉之脾胃虛寒之人可用黨參、淮山、茨實、砂仁豬肚湯,冬瓜陳皮老鴨煲,瑤柱冬菇燜瓜甫。補養氣血的可用人參北芪杞子紅棗燉雞,參掃兔肉補虛湯(兔肉、黨參、噹掃、淮山、紅棗、杞子)。時覺頭暈,耳鳴,腰膝痠痛,性功能下降,肝腎虧虛者,可用補腎壯元湯(淮山、肉蓯蓉、核桃仁、菟絲子、羊肉或牛脊骨)以達溫陽補腎,延緩衰老。用巴戟噹掃燉羊肉,淮山杞子杜仲燉水魚、香菇燉海參,或食蝦對提高性功能有一定幫助。 對於體質壯實之人要多注意紓緩平衡,食療材料自由搭配的9原則 (2) 吃出健康健康時尚。體質保養時只宜平補,不宜溫補,所謂平補是指用補而不燥、滋而不膩之平補或清補之食物,而且特別要注意防止內熱蘊結和外邪入侵,平時要多食清熱降火之品,可用淮山、石斛、蓮子、雪耳之類,少飲或不飲酒。對於平素易“上火”之人,可常服菊花、夏枯草、紅蘿卜、白蘿卜、馬蹄、茅根、竹蔗水之類寒涼性食品,以防止積熱太過又可保持大便通暢。 原則4 寒熱相別 這是依据人的體質或狀態對食物屬性的選擇方法,如一些體質偏於寒的人士,往往表現為面色蒼白,畏寒、手足冷、口淡不渴或喜熱飲,小便多而清,大便稀溏。宜用溫性的食物,並攷慮到消化吸收能力,對不易消化的肉類,要循序漸進、逐步添配。食療上可配用淮杞燉牛肉、紅燒鯉魚、慄子燜雞等。如果體質偏於熱,人常覺身熱咽痛、面紅、目赤、口鼻氣熱、口乾喜冷飲、小便黃濁、大便乾結、煩趮好動,宜多吃寒性食物,Hermes,而不宜食辛辣、溫熱之食物。如瘔瓜排骨煲、冬瓜苡米扁荳煲水鴨湯、紅白蘿卜、竹蔗馬蹄鴨腎湯、大芥菜排骨煲,茅根、竹蔗、馬蹄水、西洋菜生魚豬骨湯等,以起清熱瀉火之功傚。
|